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·施瓦布所说:“数字化对传统会议模式的颠覆进程来势凶猛,不出几十年,现在这种形式的会议将不复存”。那么,未来的会议将是什么样子?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创新呢?
“正统不必常相继”,比如扫码签到入场、论题手机互动,进入数字时代,伴随着移动技术、互联网等科技的催化作用,原本进展缓慢的会议服务创新确实获得了极大增长。但“矫枉易过,纠正易偏”,近来,随着视频会议、甚至VR会议的出现,这些偏重于“线上”的创新形式,虽然获得了部分以知识分享为主要目的协会类会议认可,但在使用过后,比如缺乏眼神交流、无法集中注意力、肢体语言减少、“亲切感”丢失,再比如因网络或设备而造成的画面模糊、语音延迟等,这些反而割裂了会议服务、损伤了会议产业。
那么,在与新科技结合,实现会议的创新方面,有无成功案例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
以世界经济论坛(达沃斯论坛)为例,近年来,虽然在办会形式上,他也引入了线上直播、H5 和VR 报道、扫二维码在移动端观看等新的科技手段,但因为其将更多的科技手段和服务创新放到会议现场,所以,其现场会议仍然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魅力,即使最便宜的入场券也要卖7.1 万美元。这绝不是孤例,比如去年的阿斯彭理念节、米尔肯全球会议,同样因为科技应用创新的重点放在了会议或活动现场,所以,虽然其门票动辄3000 美元、10000 美元, 虽然已是网络高度互联的世界,但其门票也是在会前就早早售罄。
除了对现场会议的数字化打造,为什么在会议内容和环节已经对网络开放的情况下,过去6 年来,世界经济论坛的收入还能跃增40%,企业高管还要咬牙交纳大幅上涨的会费也要参加现场论坛呢?
究其原因,比如航空、高铁等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出行变得容易许多,而参会则变成了一个短暂的休息;又比如在互联网上,一切都有可能被轻易复制和同质化,而面对面的相遇与交流,更能让与会者找到身份归属和部落感;再比如现场会议总会出现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细节、辩论、想法和人,从而让参会者能够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与意外的事物发生碰撞;总之,面对面的会议提供给参会者的,均是从电子沟通和会议资料中均无法获得的“现实”满足。
最后,世界经济论坛在科技引进和创新方面的成功,对于数字时代下国内的会议改革产生了哪些启示呢?笔者觉得有三点。
首先,传统的会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下的需求,因此,进行线上线下资源整合,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,引导会议产业向智能化、服务高端化方向发展是必须的。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,办会,除了知识分享,传递和交流也是会议必不可少的部分,“面对面”才是会议的本质;而如何通过结合新科技,吸引我们去“面对面”,更应成为数字时代的创新关键。
其次,办会不光要有创意idea,还需要给参与三方以好的体验服务。比如东方人强调整体和谐,在与会时常有求同思维,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,在与会时强调求异思维;在会议活动中,如何借助科技力量,使与会者能够积极参与其中,获得愉悦体验;甚至借助科技手段,引导参会者带着问号到会上找答案;这些,亦是一些会议承办者在会议创新上所缺乏的。
第三,会议,不论是务实会还是务虚会,关键是要让与会者收获到值得分享的内容。这里说的“内容”不仅包括会议主题、嘉宾演讲、相关报告等传统会议的部分,还应包括荣誉感的仪式体验、亮点性的环节设置、社会上的热门事物等跨界因素的融入;而这些“内容”作为数字时代的会议核心,在创新融合上,亦鲜有成功科技应用案例。
凡益之道,与时偕行。在数字时代,会议的创新,尤其是会议服务和形式的创新,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、重构的过程;在此进程中,世界经济论坛提供给我们或许只是一种参考,但其现场“面对面会议”为重心的创新理念,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,我想仍将是会议创新的不变边界。